古代風水大師
東晉易學祖師郭璞
郭璞對于術(shù)數(shù)學無所不精,其風水學問之精深,在當時無人不知。在他沒有出名之時,他的母親去世了,郭璞選中一塊很平常的地把母親安葬了。這塊地離水很近,時常會被大水淹沒,當時許多風水師都說這塊地不好,并建議他遷走。郭璞笑后謝之,并說你們以后看吧。說也奇怪,一年過去了,大水不但沒有漲上來,反而退去很遠,墓地周圍幾十里都變成了上等良田。之后,人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了,他由此名聲大振,許多遠方之人都慕名而來,請他前去相墓、葬墳。當時的晉明帝是一個粗通風水之人,聽說郭璞到處給人相墓,并非常應(yīng)驗,就微服私訪,前去觀察郭璞為人選擇的所葬之墳。一次,在一山角上,看見一個村夫,正在葬龍角,于是晉明帝就過去問村夫說:“為何你要埋葬龍角呢?按照刑律,埋葬龍角是要滿門抄斬的?!蹦怪骰卮鹫f:“是郭璞先生告訴我的,他說在這里葬龍角,不出三年,當至天子?!睍x明帝一聽急說道:“葬此地會出天子?”并追問道,“你在此葬墳,就是為家中出一天子?”村夫聽后笑道:“不是我家會出天子,只不過是能讓天子來這里問一問而已。”這正應(yīng)了郭璞的話。足見其風水術(shù)水平之高精。晉明帝于是下決心一定要找到郭璞這位高人。后來晉明帝見到了郭璞,從他那里學到了很多風水知識,并取消了這一條葬埋龍角,滿門抄斬的刑律。
又有一次,有一個叫張裕的官員曾祖父去世,請郭璞前去幫他選地葬墳,郭璞經(jīng)過幾天奔波,選了兩處佳穴。他對張裕說:“你的佳穴有兩個問題,第一處葬后能活百歲,位至三司,但子孫不興旺。第二處壽數(shù)要減去一半,官位止于卿校,但是子孫后代卻可世世顯貴。不知你準備選擇哪一處呢?”張裕聽后想也沒有想,就直接選擇了第二處。這說明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觀念,是希望后代子孫興旺發(fā)達的。郭璞祖師的風水事跡很多,對后世的影響也很大,他的巨著《葬經(jīng)》至今仍被風水師們奉為至寶。
楊筠松
834年~900年,俗名楊救貧,名益,字叔茂,號筠松,唐代竇州人,著名風水宗師。
楊筠松曾在唐室工作,后退官,也一并將官廷中所學之風水術(shù)帶至民間,并四處以所學幫助他人,故有“楊救貧”此別號。
據(jù)《南安府志》記載:“楊筠松,竇州人,僖宗朝,掌靈臺地理事,官至金紫光祿大夫,黃巢破京城,乃斷發(fā)入昆侖山,步龍后至虔州,以地理術(shù)傳曾文辿、劉江東,世稱‘救貧仙人’是也,卒于虔,葬雩中藥口?!?/p>
關(guān)于楊筠松著作問題,到目前為止,仍有不少爭議。風水學上的幾部經(jīng)典如《天玉經(jīng)》《青囊奧語》《都天寶照經(jīng)》等,不少人都認為是楊筠松所著。然而,從風格與內(nèi)容看,與楊的另外兩部著作《撼龍經(jīng)》《疑龍經(jīng)》有所出入。有一說認為,《天玉經(jīng)》《青囊奧語》《都天寶照經(jīng)》等原本為宮廷藏書,從不外泄。只是當楊氏離開宮廷時,將風水典籍一并帶走了。到傳給后人時,因原經(jīng)典沒有注明作者,后人也就將典籍托之為楊筠松所撰了。
蔡元定
1135年~1198年,字季通,號西山。福建省建陽麻沙人。朱熹門人,世稱“西山先生”,古代著名堪輿學家。
其父蔡發(fā)是著名理學家。蔡元定精于風水之說,曾筑室于西山山頂,刻苦讀書。乾道六年(1170年),朱熹與蔡元定在福建西山、云谷山絕頂相望,一起學習,被譽為“朱門領(lǐng)袖”“閩學干城”。朱熹將女兒許配給蔡元定之子,結(jié)成姻親。慶元二年(1196年),韓侂冑專權(quán),打擊理學黨徒,朱學被稱為“偽學”,蔡元定謫居道州(今屬湖南)。臨行前師徒在建陽壩橋飲酒話別,兩年后,蔡客死舂陵。其子蔡沉扶柩千里,歸葬建陽崇泰里后山陳布村翠嵐之源,朱熹親往致祭,祭文曰:“嗚呼季通,而至此耶。精詣之識,卓絕之才,不可屈之志,不可窮之辯,不復可得而見矣。”他著有《律呂新書》《皇極經(jīng)世指要》《八陣圖說》《脈經(jīng)》等書。
廖
廖瑀,字伯禹,唐代寧都人,自號“金精山人”,后世多稱“廖金精”,著名風水宗師。據(jù)說他年方十五便讀通四書五經(jīng),所以鄉(xiāng)人當時都稱他為“廖五經(jīng)”。與賴布衣、楊救貧、曾文辿被尊稱為“贛南四大堪輿祖師”。
因為父親廖三也是風水師,廖瑀自幼耳濡目染,對風水學也產(chǎn)生了極大的興趣,加上唐朝末年兵荒馬亂,科舉停辦,廖瑀便開始專心研究堪輿之術(shù)。后來得傳楊救貧《青囊奧語》之學,并且另創(chuàng)出廖公九星,將各種山形分為太陽、太陰、紫氣、金水、天財、天罡、孤曜、燥火、掃蕩九種,每種星體各有九種變化。據(jù)《地理正宗》記載:“廖禹,字蕘純,或云字萬邦。寧都人,隱金精山,號金精山人。著有《穴法》《泄天機》及《鰲極金精》。”
現(xiàn)其存世作品有《穴法》《泄天機》《鰲極金精》《懷玉經(jīng)》《俯察本源歌》《廖公扒砂經(jīng)》《卦例》《一盞燈》《九星傳變》等。
賴布衣
生卒年不詳,只知生于宋徽宗年間,原名賴風岡,字文俊,處州旴江(今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)人,因自號“布衣子”而被稱為“賴布衣”,又號為太素、先知山人,中國著名堪輿學家,與楊救貧、曾文辿、廖瑀被尊稱為“贛南四大堪輿祖師”。
相傳賴布衣九歲已高中秀才。后來擔任禮部貢士,不過自己醉心于術(shù)數(shù),加上父親逝去,在官場上又失意,便棄官云游。其間遇上一名堪輿師,教授其堪輿學,學到尋龍點穴的功夫。后賴布衣憑自己精湛的堪輿技術(shù),事跡幾乎傳遍全中國。他擅長于替人選墓穴,曾為羅彥章亡妻選墓,指出此墓能令其子在考場中榜,果然其子真的中榜。后來,有傳賴布衣看破紅塵,遁隱山林,不見其蹤。他在云游至德興時,曾授傅伯通等堪輿學。而賴布衣故鄉(xiāng)的“布衣祠”仍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旅游景點。其作品有《理氣穴法》《催官篇》等。
蔣大鴻
1616年~1714年,名珂,字平階,又名諸生、雯階,號宗陽子,門人稱其“杜陵夫子”。明末清初的著名風水師、堪輿學家,亦為有名詩詞人。世代居于華亭張澤(今松江區(qū)張澤鎮(zhèn))。
蔣大鴻幼年喪母,中年喪父。初隨父安溪公習形家風水。后經(jīng)多番引證,發(fā)覺很多不妥當?shù)牡胤?,但卻不知如何改正。
后機緣巧合,得無極子傳授玄空風水,恍如茅塞頓開。之后再集各家之法,加以融會貫通,先后習吳天柱水龍法、武夷道人陽宅法等。如此十年后,蔣氏開始四處游歷,引證所學風水,再十年,才完全掌握玄空風水之真諦,成為中國風水一代宗師。晚年的蔣大鴻在紹興稽山耶溪定居。
蔣大鴻早年曾跟云間派陳子龍學習詩詞,亦有名望,后人亦稱蔣氏為詩詞中云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
蔣氏詩詞帶濃烈感情,屬抒情風格。及明亡后,其風格多重于亡國之情。詩詞著作有《支機集》(與門人沈億年、周積賢等合著)。
由于生于明朝亡國之時,蔣氏對亡國有深切感受。明亡時,曾投入王,獲授兵部司務(wù),后升為衙史。后明亡,蔣氏亦不再從官,全心投入于風水及詩詞研究與創(chuàng)作之中??滴跏吣陼r,朝廷開史局,征有博學鴻詞的文人。當時有人上表舉薦蔣大鴻,但蔣氏推辭。
其流傳下來的風水著作有《地理辨正》《字字金》《水龍經(jīng)》《天元五歌》。